九九九热视频_日韩毛片在线看_软萌小仙自慰喷白浆_天堂av免费观看

安徽工業大學校長魏先文教授寄語2023級新生:明大學之道 擔時代之責 做強國新人
http://www.hxsscy.com  2023年9月17日  來源:安徽工業大學

尊敬的孫照生校友,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安徽工業大學建校65周年即將來臨之際,我們迎來了6421名本科生、1661名碩士生和42名博士生新同學,你們的到來,猶如徐徐秋風,令人心曠神怡;猶如汩汩清泉,帶來源頭活水;猶如滿天繁星,照亮璀璨星河!在此,我代表校黨委、行政和全校師生員工,向全體新同學的到來,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向默默支持你們的家人和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我校生源質量進一步提升。本科一本批次占錄取總人數的99.4%,部分新工科和新文科專業報考火爆。在安徽理科錄取平均分527,高出省控線45分,錄取最高分577;在安徽文科錄取平均分522,高出省控線27分,錄取最高分543。研究生生源數量大幅提升,碩士報考總數6200余人,總報錄比達到3.7:1。我們有理由相信:2023級新同學是不同尋常的,也必將是不平凡的!

  雖然在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求學階段、不同的學科專業,大家跨越山海,共同奔赴安徽工業大學,我心懷感動,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們不禁要問,大學的本質是什么?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什么樣的大學?同學們為何而來、在這里如何做、將走向哪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也是我講話的主題《明大學之道 擔時代之責 做強國新人》。

  什么叫“大學”?自大學誕生之日起,一直為人們孜孜以求、探索追問!大學有道,其發展有規、內涵有魂,有著共同的特質,這就是擔當興國之使命、創造知識之責任、堅守大學之精神,剛剛跨入安工大的你們,需要悟懂大學之道、找準成長之道、開啟人生之道。

  大學之道在擔當興國之使命

  從大學的職能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大學的重要職能,更是大學的使命;從世界范圍看,大學的水平決定了國家發展的水平,大學的高度代表了國家的高度,大學的重要性從來沒有改變過;從我國近代大學發展看,大學與國家同生存、共命運,在歷史關頭擔起國家振興的使命,大多數大學因國家需求而誕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等教育處于教育強國的龍頭地位,服務、支撐和引領社會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學的歷史使命。大學必須心懷“國之大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我們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守初心、擔使命的大學。自1958年,響應毛澤東主席“出了鋼材,還要出人才”的號召,創建鋼校;到1977年,原冶金部在華東地區布局唯一一所冶金行業本科高校——馬鞍山鋼鐵學院,“鋼鐵搖籃”茁壯成長;再到1985年,適應國家鋼鐵工業大發展的需要,華東冶金學院成為有特色的冶金行業高校,培養了大批冶金行業人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改革開放深入推進,2000年合并更名的安徽工業大學,進一步拓展發展方向、找準辦學定位,努力辦成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并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進軍,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進入新時代,學校聚焦培育時代新人和服務重大需求兩大主題,推進各方面工作改革攻堅、提質增速,立志2035年建成國內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學,2049年建成有國際影響的特色高水平大學,為教育強國建設、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安徽工業大學的發展歷程,就是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以鋼鐵報國、教育強國為己任的歷程。

  人生的根基,在大學里扎實。人的成長與成才過程中,對人生的迷茫、缺乏對未來的向往、沒有成才的緊迫感等等,往往都耗費著青春和精力。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極具使命感的安徽工業大學求學問道,希望你們堅定理想信念,擔當興國使命,把個人的成長融入集體,把個人的成才抱負融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之中,把個人的價值融入社會進步的進程之中,胸懷家國,肩擔責任,科學理性規劃大學時光,立志成人成才,并付諸積極行動和艱苦努力,讓自己的青春年華綻放絢麗光彩,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人!

  大學之道在創造知識之責任

  縱觀大學的發展歷史,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理念一直在發展,從英國著名教育家紐曼主張大學要傳授知識,到“柏林大學之父”德國思想家、教育家洪堡,推崇大學不僅傳授知識,還應開展科學研究、生產知識,再到現代大學的知識傳播(人才培養)、知識產生(科學研究)和知識應用(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大學的一切活動都圍繞知識展開,大學始終堅守著對知識的責任。

  我們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接地氣、善創新的大學。自1977年一大批國內知名高校教師和國營大中型企業技術骨干齊聚學校,發展到現在2200余名教職工都在服務知識的傳承和創新。學校擁有23人次國家級人才、147人次省級人才、718名教授副教授、850名博士專任教師、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4個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通過工程認證專業、33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實體性政產學研合作研究院、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都為同學們提供了學習、傳承、創造知識的平臺,并催生了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省屬高校第一名、校辦高科技企業安徽華騏環保公司成功上市、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造潛力、體驗創新過程”“三步法”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等知識創新成果。學生們也參與其中,近五年,在校大學生在各類學科科技競賽中,平均每年獲國際獎20項、國家級獎340項、省級獎770項,學校成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步入全國第一方陣。

  學習知識、探索知識、創造知識也是每一位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責任。無數安工大學子刻苦學習、躬行實踐,實現了素能提升的華麗蝶變,收獲了知識創新的斐然成績。我校2011屆校友李智虎在母校學習期間,熱心發明創造,獲“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利用其在讀期間主持研發的國內首創技術,創辦了安徽焓谷工程技術公司,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等一系列榮譽。冶金學院2022級在讀博士生丁龍,在校學習的八年時間(本碩博連讀),銳意進取,專心科研,先后獲系列研究成果,在各類學科科技競賽中獲國家級獎10項、省級獎8項,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安徽省“研究生黨員標兵”等國家級、省級榮譽和獎學金。還比如,機械學院2019級同專業、同宿舍4名女生,入學時就樹立共同的目標,生活作息上彼此磨合,學習上相互監督鼓勵,大學期間4人累計獲科技競賽省級以上獎勵28項,全員斬獲A類賽事國家級獎,并在各類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異,獲評省優秀畢業生、校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18次,大四畢業時,4人分別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名校。

  這樣的例子在安工大不勝枚舉,希望你們以優秀的校友和學長為榜樣,學會獨立思考,不斷優化思維方式,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工程思維;學會管理自己,管理好時間和生活,協調好運動和休息,擺正利己和利他,實現身體和心理健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當下,要自覺接受國防教育,全身心投入軍訓,出色完成各項訓練任務;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持續優化知識結構,提升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會創新,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和學科科技競賽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造潛力。希望大家主動、積極、開放、交互式地融入大學的知識傳承、創造,在知識與生命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展開充滿想象力的探索,著眼前沿,鍥而不舍,成為知識寬厚、能力強大、思維科學、全面發展的人!

  大學之道在堅守大學之精神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大學以精神為上。有精神,則自成氣象,自由人生。”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精神氣質和文化底蘊,它規范著大學的發展理想和群體意識,引領著大學師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風范,是全體師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價值和特色,是一所大學區別于其他機構的關鍵。

  我們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有精神、有靈魂的大學。從建校到現在,我們擁有一大批追求、弘揚教育家精神,潛心教書育人、培根鑄魂的“四有”好老師。比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攻關的材料學院張世宏教授;扎根母校、潛心育人、連續四年登上“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的電氣學院沈浩教授;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努力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國家教學名師、冶金學院龍紅明教授;還有一批如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楊建和趙穎虹一樣可親、可敬、可愛的輔導員老師。他們學高身正、愛生如子、甘為人梯的師德風范,他們崇尚科學、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治學品格,他們服務國家、胸懷天下、傳播文明的志向抱負,積淀形成了“至誠報國、服務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無私奉獻、爭創一流”大學文化,成就了安工大寬廣的情懷和熱烈的溫度。

  建校65年來,學校弘揚“高標準、嚴要求”優良傳統,傳承“團結、求實、勤奮、創新”優良校風,鑄就了“精工博學、厚德敏行”校訓精神,走出一條“以工為主、服務行業、融入地方、創新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25萬校友一直踐行和傳承著校訓精神和辦學傳統,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施展才華,創造業績,發光發熱,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母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和研究生,應感悟、體驗、踐行、傳承我們的校園文化和校訓精神。希望你們努力做到“凡我在處,便是安工大”,始終追求卓越,鑄就“精工”;保持求知若渴,追求“博學”;恪守責任擔當,踐行“厚德”;矢志艱苦奮斗,“敏行”不怠,成為有精神、有特質、有風骨的人!

  時空變幻,唯有精神永恒;青春永續,因為不變的奮斗。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同行,追逐夢想,勇于擔當,在偉大的時代成就最好的自己!

  謝謝大家。

 關于安徽工業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